战国之前,法家还没有崛起,儒家也还没有变味,贵族永远是贵族奴隶永远奴隶,不存在变通的渠道,从诸侯国到百姓整体低欲望(不争名利),百姓(有名字的人)过着相对“体面”的生活,地大物博它也很难卷起来。
其实那时候有名字的全是贵族,最低也是士,每个士都拥有大量私有土地和奴隶,奴隶的来源主要是华夏诸国对四夷战争获胜后俘获的战俘,他们没有交配权,只能从事劳动生产,并且没有杀敌的权利,战争发生时也只能充当苦力而不能杀敌建功。
战国中后期,法家崛起,魏国首先变法,武装奴隶,短时间大量扩军,建立军功制度,让奴隶有机会晋升为贵族,从此魏武卒横扫天下,但魏国国君只想称霸没敢奢望自己当“圣人”(黄/帝/神/仙),故大业未成,魏国变法崛起,列国国君竞相借着强国的理由组织变法,主要是想集权,国君想要集权就必然要侵害贵族的利益,于是贵族与国君之间不能再充分信任,残酷的政治斗争打破了礼的规则,成王败寇成了这个时代唯一的法则。
接下来,秦灭6国一统华夏,辱先圣称黄帝,仅立十六载就被还没有完全接受“新思想”项羽击败,项羽废皇/帝号宣布人主只能称王,自号霸王,大封诸侯(大部分是先秦贵族),然刘邦出身草根先祖并非贵族,即使封王也自感卑微,于是急切需要改变现有制度,起兵反项羽,霸王败。刘邦称皇帝从秦制,实际行动上肯定了法家思想。
所以,基于法家确立的制度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“奋斗”来晋升阶层,当可分配资源不足时贵族阶层就有可能被扒拉下来当平民,所以“争”成为了必须,个人奋斗和维护既得利益必须永远冲突。
结果就是,当一个王朝运行大约150年就会因为可分配资源严重不足而出现内卷的情况,越是内卷贵族集团越是要加强巩固既得利益,因为掉下去的带价太大了,所以会造成晋升通道越来越窄,贵族集团迫于“危机”会自觉达成联盟来垄断所有的晋升渠道。
当大量的人们晋升无望就会发出那句灵魂拷问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